新年伊始,周清鋒博士格外忙碌。
作為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新會分中心主任,他同時肩負著江門雙碳實驗室人才工作,每天在辦公室、項目一線與雙碳實驗室之間來回奔波,為科研項目和科研團隊提供保障服務,被同事們稱為“智囊團”和“后勤部”。
周清鋒來自江西,博士畢業后成為江門“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引進對象,來到江門工作。前不久,他又做出了一個新的人生選擇——在江門安家,成為一名“新江門人”,“江門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在這里真正實現了人生價值?!?/p>
放眼僑鄉大地,越來越多像周清鋒一樣的高水平人才正把目光投向江門、選擇江門、扎根江門。這得益于江門深入推進“人才倍增”工程,堅持平臺引才、政策聚才、服務留才、事業成才,全面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2022年以來,江門新建博士博士后科研平臺23家,新增14人和1個項目入選國家級、省級人才計劃,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93.05萬人,比2021年增長4.32%。
立足僑鄉引育全球優秀人才
江門雙碳實驗室位于江門市新會區今洲路29號。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實驗室,成立短短一年,已成功引進一批“雙碳”領域知名專家和高水平科研團隊,首批5名學術帶頭人、50多名博士博士后青年骨干科研人員已進駐該實驗室工作,成為江門高水平人才聚集地之一。
放眼江門,這樣的人才聚集效應正加速顯現:
在開平市赤坎鎮,香港青年羅偉特和團隊伙伴正謀劃建設全新的魚菜共生蔬菜種植基地?!敖T地理環境優越,具有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創業氛圍也非常濃厚,創業機會和選擇空間非常大?!绷_偉特說。
在五邑大學,來自西班牙的外籍教授EudaldCasalsMercadal同樣十分看好江門的發展環境,“我到過中國的很多地方,但江門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都給了我很多的支持,讓我有‘家’的感覺?!?/p>
全球優秀人才“落戶”江門,不少江門籍青年才俊也紛紛回歸家鄉,宋藝航博士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江門既有科研沃土,又有貼心的人才服務,住房補貼、生活補貼、健康體檢等一應俱全,追求科研夢想與照顧家庭實現了合理兼顧。
人才是第一資源。作為中國著名僑都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具有對外開放和吸引全球人才的先天優勢。近年來,江門全力參與粵港澳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深入推進“人才倍增”工程,實施重點領域人才隊伍“強基”計劃、產業人才“鍛造”計劃、科技人才“提質”計劃、華僑華人人才“匯聚”計劃,高質量推進教育、科技、鄉村振興等13支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百名博士引進工程”、“新強師工程”、僑都青年人才全球匯聚行動、“僑創圓夢”行動,吸引全球各地高端人才向僑鄉匯集。
截至去年底,江門全市高層次人才總量達9962人,較2021年增長17.3%。
與此同時,江門大力推進江門雙碳實驗室、江門中微子實驗室、市域社會智慧治理“兩中心一基地”等重大載體平臺建設,建設高水平大學,五邑大學2個學科首次進入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7家,高新技術企業凈增超400家、同比增長超20%……創新鏈與人才鏈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全力為各類優秀人才打造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和沃土。
用心用情助力人才成就夢想
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助力人才實現夢想,事關江門發展長遠。
近年來,江門重點做好人才服務,堅持主動服務、精準服務、高效服務,用感情留人。堅持高品質打造人才服務體系,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高層次人才機制,加強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目前各級各部門結對聯系高層次人才總數突破1000人。進一步完善“人才卡”服務工作機制,建成江門市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園系統,建立江門市(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專區,已落實第一批28個人才服務點并正式提供39項人才服務。
近期,江門市人才管家開通“線上+線下”聯動服務,向人才提供“點對點”應急咨詢服務?!扒皫滋煳疑眢w不太舒服,人才管家第一時間安排了專業醫護對我進行線上問診,當天就把藥物送到了我家?!苯T市技師學院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技術能手吳恩來說,人才管家服務高效又貼心,孩子從入讀幼兒園到小學都是人才管家指導辦理,“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讓我安心在江門發展事業?!?/p>
為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江門聚焦重大平臺載體、重點產業及大型產業園區靶向制定人才支持政策,優化企業高管、骨干人才激勵機制,推進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實現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鼓勵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創新創業。
去年,江門首次通過市場化手段在市管企業層面選聘職業經理人,關耀武成功競聘成為江門公用事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按舜芜x聘非常大膽創新,非常有魄力,給了我開創更大事業的舞臺,也讓我的能力得到了認可?!标P耀武說。
一邊深化改革,一邊探索創新。去年以來,江門還創新運用“揭榜掛帥”“賽馬”機制,創新推出2022年江門市產業工程師暨博士博士后揭榜創新賽技術攻關榜單,面向全國發布19個項目需求,總投入超1億元,聯系發動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佛山仙湖實驗室等近二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團隊報名揭榜,共收到33份揭榜解決方案,經現場賽比拼,擇優選出“金點子”獎1個、“銀點子”獎3個、優勝獎5個,持續激活“科技引領”澎湃動力。全面實施鎮(街)“人才強基工程”,率先在全省開展鄉村工匠職稱評價試點工作,持續激發人才隊伍活力,為江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技需要創新,創新需要人才?!睆V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總監陳欣表示,十分看好江門在鼓勵、支持人才創新創業方面的探索,“扎根化纖行業30年,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我們團隊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未來我將堅持用心育人,當好人才成長的‘領路者’,培養造就更多骨干科研人才?!?/p>